VSAT看卫星手机App部分遥感、气象卫星简介

发布日期:2018-4-24

风云三号卫星

  风云三号A星(FY-3A)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的第一颗星,于2008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又如太空中的一个流动气象观测站,对地球-大气进行全天候、全天时、三维、定量、多光谱的不间断观测。卫星观测资料通过地面加工处理后生成各类产品数据,例如,大气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分布及变化、云参数、雪和冰、大雾、气溶胶、臭氧、辐射等,可用于气象、气候、农、林、牧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A星携带11台仪器,除其中的两台为继承性仪器外,其余9台为新研制开发的仪器。A星仪器的光谱通道数量高达100个,光谱覆盖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红外和微波宽广范围,获取的目标信息十分丰富,成像能力大大增强,探测是新增功能。A星下传信息量是第一代一颗卫星的70倍,由5个地面接收站组网(国内4个,国外高纬度1个)接收,我国之外资料从卫星观测到地面获取,最快15小时,比第一代卫星时效提高约5倍。

 

风云三号B星

  风云三号B星(FY-3B)于2010年11月5日2时37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将与风云三号A星一起协同工作,观测全球气象。其位置、运行轨道等参数都与A星相同。

 

METOP-A气象卫星

  METOP-A:是欧空局首颗极轨气象卫星,于2006年10月19日由俄罗斯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这颗重4100公斤卫星将被安置在极地附近850千米的轨道上。
  METOP-A号称携带有12种仪器以记录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臭氧的地球覆盖率、监测太空环境、并搜索遇难船只及飞机发出的信号。METOP-A极轨气象卫星轨道周期101分钟。欧洲气象卫星组织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一起来共同运营METOP卫星。

 

METOP-B气象卫星

  METOP-B: 2012年9月17日欧洲第二颗极地轨道卫星Metop-B搭乘俄“联盟”号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一旦入轨,该卫星将为英国气象局等天气预报机构提供关键数据。该卫星将在离地面大约800公里的极地轨道运行,与该系列卫星中的首颗卫星Metop-A一起对温度、湿度、云层特征、积雪和冰盖、海平面温度和地面植被等进行测量。

 

资源三号02星

  ZY3-02于2016年5月30日11时17分,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缩短重访周期和覆盖周期,充分发挥双星效能,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乃至全球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
  资源三号02星前后视立体影像分辨率由01星的3.5米提升到2.5米,实现了2米分辨率级别的三线阵立体影像高精度获取能力,为1:5万、1:2.5万比例尺立体测图提供了坚实基础。双星组网运行后,将进一步加强国产卫星影像在国土测绘、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等领域的服务保障能力。

 

高分一号

  GF-1于2013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卫星工程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高分一号02/03/04星

  2018年3月31日11点22分,高分一号02、03、04卫星以一箭三星方式搭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高分一号02、03、04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采用CAST2000小卫星平台,每颗卫星装载2台2m/8m相机,地面幅宽优于60km。高分一号02、03、04星还可与目前在轨的高分一号01星共同构建陆地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星座,将全球覆盖周期缩短至11天、重访周期缩短至1天,应急情况下可对目标区域进行数小时级重访观测,对同一地区快速拼接成像。

 

高分二号

  高分二号(GF-2)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分二号卫星于2014年8月19日成功发射,8月21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这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

 

高分三号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遥感卫星,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海洋二号A

  HY-2A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主要搭载微波遥感器,完成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监测。“海洋二号A”上具有四种有效载荷: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微波辐射计。卫星可完成对星下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速风向、海表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观测。

 

国际空间站

  ISS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九个载人的空间站。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目前由六个国家或地区合作运转,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成员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没有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希腊和卢森堡则是在计划开始之后加入欧洲空间局的)。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国的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但均为美国或俄罗斯主导的太空计划,其中还包括七名太空游客。从1998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分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负责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运输的航天器有联盟号、进步号、自动运载飞船、H-II运输载具、龙飞船、发现号航天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等。目前国际空间站仍在建设之中,最多可承载六名乘员(长时间),大部分实验设施也已经投入使用。由于大气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际高度常发生漂移。

 

Terra卫星

  Terra卫星是EOS计划中第一星,发射于1999年12月18日,造价5.8亿美元。Terra卫星上共有五种传感器,能同时采集地球大气、陆地、海洋和太阳能量平衡等信息: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STER和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Terra是美国、日本和加拿大联合进行的项目。美国提供了卫星和三种仪器:CERES、MISR和MODIS,日本的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门提供了ASTER装置,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提供了MOPITT装置。Terra沿地球近极地轨道航行,高度是705km,它在早上当地同一时间经过赤道,此时陆地上云层覆盖为最少,它对地表的视角的范围最大。Terra的轨道基本上是和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垂直,所以它的图像可以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地球总图像。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有助于科学家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和发展,了解地球气候和环境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作用的。

 

Aqua卫星

  Aqua 卫星于2002年4月22日发射,这颗卫星用以研究地球的生命之源——水。这颗卫星可测量海流以及云层和水对环境的影响。

 

 

NOAA19

  NOAA 19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极地运行环境卫星”(Polar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POES)系列人造气象卫星中的最后一颗,于2009年2月6日发射升空。卫星搭载了一系列为气候与天气预测提供数据的仪器。与系列之前的卫星一样,NOAA-19提供了云与地表特征的全球图像和大气温度与湿度的垂直分布,以应用与天气与海洋的数值预测模型中,除此之外还有臭氧在上层大气与近地太空中的分布数据,这是海洋、航空、发电、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信息。NOAA-19携带的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dvanced Very 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3)、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High Resolution Infrared Radiation Sounder,HIRS/4)、先进微波探测器(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AMSU-A)设计使用期限为三年,太阳后向散射紫外光谱辐射计(The Solar Backscatter Ultraviolet Spectral Radiometer,SBUV/2)设计使用两年,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Sounder,MHS)设计使用5年。

 

NOAA20

  NOAA-20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一代美国极地轨道非地球同步环境卫星JPSS的第一颗。 2017年11月18日,NOAA-20发射升空,并在同一轨道上加入了Suomi NPP联合卫星。 NOAA-20在Suomi NPP之前运行约50分钟,使观测覆盖范围重叠,每天两次提供全球覆盖。为气象学家提供有关“大气温度和湿度,云层,海面温度,海洋颜色,海冰覆盖,火山灰和火灾探测”的信息,提高天气预报的效果,包括飓风跟踪,风暴后的飓风损坏。

 

NPP卫星

  Suomi NPP是美国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预备项目的首颗星,于2011年10月28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以纪念Verner E. Soumi教授对气象卫星的贡献而重新命名。该星搭载了可见红外成像辐射仪,跨轨扫描红外探测仪,先进技术微波探测器等技术领先的有效载荷,接收、处理和应用NPP卫星数据有助于了解国外先进的气象卫星技术,对提高自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编辑:南南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航天”获取更多咨询



太空网|  微航天 | vs@viaspace.cn


京ICP备11028114号 京ICP证0701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429
Copyright © 2018-2019 北京宏宇航天技术有限公司